通过本地社群发现同城用户
TG为什么没有附近的人?换个思路,你其实能在本地化社群里间接遇到身边的人。比起一键匹配,主动查找群组和发自我介绍帖,有效多了。
关注目标城市群组
找主流群: 首先直接在TG的搜索功能里输入你的城市,比如“北京”、“上海交友”,会弹出很多本地化群组。为什么这样有效?因为TG的兴趣群分布很广,很多民间组织和兴趣俱乐部都在里面做线下活动,有时候还会定期聚会。 验证群活跃度: 加入前你可以看下群组成员数和最新消息时间。活跃群新人多,刷得快,基本每天都有新的人冒泡。进群后打招呼发自我介绍,顺便提一下自己希望认识附近的小伙伴。 主动互动: 千万别潜水,上来就说“有没有住在丰台区的,一起吃个夜宵?”你会发现成员马上配合度很高。有位朋友就是在本地餐饮群每晚问“附近有喝奶茶的吗”,不到一周线下聚了两次。
利用兴趣标签穿插交友
设定带有地理标签的昵称: 比如我在TG把昵称改成“深圳摄影师·阿信”,搜索同城摄影群,群友一看你的定位,感兴趣自然就私聊你。 善用置顶消息或介绍区: 很多大群都有自我介绍贴,把自己所在的区域写进去,经常会收到志同道合的私聊邀请。 参加线下活动邀请: 我在杭州电影群见过有网友组织观影,发起一个“本周六下沙万达自助观影队”,招来一堆附近的人,一下就拓宽了朋友圈。
借助第三方工具和平台扩展TG附近功能
TG为什么没有附近的人?其实外部工具帮你解决了很多需求,比如跨平台社交App、定位插件甚至是一部分商业化服务,都能拓宽交友半径。
使用集成TG社交辅助App
下载第三方TG社交工具: 有不少App整合了TG和附近人的功能,比如Terrabook这样的平台,允许切换本地社群或兴趣圈。你只要注册,关联TG账号,然后选择“附近推荐”标签,他们后台会根据你的注册地址匹配区域用户。 实现兴趣筛选+地理定位: 不少平台提供聚会报名、主题讨论,一些甚至支持地图显示。你可以看谁离你最近,私聊或者直接加入邻近活动群。 结合实名认证降低风险: 大平台都有认证机制,比如手机号、邮箱绑定。这样一来遇到“附近”的人,安全性比纯TG上盲目搜群更高一些。
在本地兴趣社区寻觅TG交友组
加入本地社区网站: 很多城市的豆瓣小组、贴吧都有“同城TG交流群招人”的置顶帖,多数是各类兴趣达人自发组织。你只需认真留言,按照楼主给的TG群号或联系方式加入即可。 关注高质量活动: 有的社区会线下举办活动,活动结束后大家进TG群分享照片、心得体会。你通过线下+线上同步参与,很容易找到家门口的小伙伴。 利用活动签到功能识别附近人: 不少社区活动都有活动签到,你报名后同一批人基本都是同城,这样聊起来就很自然,有问必答。
跳过TG本地化限制用技术手段定位
你如果还是要追求跟微信“附近的人”一样的自动定位匹配,这时候就得搞点技术活了。TG为什么没有附近的人?本身是因为隐私政策和安全考量,但你可以用“小工具+技术偏门”模拟部分效果。
启用设备定位+群聊推荐插件
先开启设备定位权限: 有些安卓App可将设备定位信息供第三方平台调用,不少“TG工具箱”类型的应用能识别当前位置并推送附近群组。 安装定位辅助插件: 比如Xposed模块或者某些提供“TG本地群推送”的独立App,让你浏览附近几公里内的TG群,只要点开就是本地热聊区。 记得关闭敏感定位: 只在查找时短时开启,避免长期暴露位置信息,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滥用。你可以通过TG官网( Telegram )了解最新的隐私安全
结合社交地图和TG群组链接
搜本地社交地图App: 像Meetup、小红书上的同城地图,部分用户会公开TG群链接,你可以通过兴趣地图锁定常住地附近社群。 辨别官方与非官方群组: 优先加大规模、认证过的公共群,社区更有安全保障。小型私人群需要多观察群友动态和管理规范。 融入活跃圈层: 在地图推荐的活动下留言打招呼,很快会被组织拉进TG群,有人会主动联系你线下见面或者组团活动。
内容型平台扩展TG用户网络
TG为什么没有附近的人?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内容平台,变成“靠社交内容吸引同城用户”。我的亲身实践就是B站和微博同步发文,然后顺带引流到TG进行更深交流。
运营本地生活内容吸引TG用户
在内容平台公开分享本地趣事: 像在小红书、B站、微博tag上带“北京TG群”“深圳TG同城”,会吸引许多TG爱好者关注。 在帖子或简介引导TG私信: 描述“欢迎加TG一起玩”,或者在简介附群号/联系方式。感兴趣的人看完小红书日常或者B站vlog后就顺带加TG群了。 定期举办TG线上聚会: 主动组织TG群线上语音房/观影房,吸引同城的新朋友。线下再发个“今晚约饭”活动,经常能带动不少附近新面孔加入。
互通优质自媒体社群
锁定有影响力的本地博主: 在B站、小红书找本地区自媒体,积极与他们互动评论,“能否拉我进同城TG群?”90%的主动博主都愿意扩散粉丝群。 合作开展同城专场: 博主经常会举办线下粉丝活动,而TG群就是二次沉淀平台,你只需积极参与,很快拓展同城人脉资源。 打造内容IP效应: 一旦你运营出自己的内容,主动吸引本地兴趣群体,粉丝自发加TG群讨论学习,附近好友自然会越来越多。
利用官方及新兴功能关注 变化
TG为什么没有附近的人这个核心问题,说到底就是Telegram考虑到隐私风险。不过官方也在不断推出新玩法,以及一些机器人、开放协议可以替代部分场景。
关注TG官方文档与产品更新
定期浏览Telegram官方博客或帮助中心: 他们有时会发布关于新功能或地理定位服务的公告,比如之前的语音聊天室就是一次大升级,随时可能上线附近人功能。 测试测试版应用: 官方有TG Beta版用户招募,注册尝试先行体验新特色,有时能抢先测试本地化尝试。 参与投票和官方意见收集: TG不定期在社区或推特上做用户调查,你可以留言或投票表达需要“附近的人”等社交需求,影响产品走向。
活用开放机器人和API接口
搜索本地社交机器人: 有些开发者写了自动化TG Bot,支持地理筛选或兴趣推荐。用TG搜索“local_bot”、”citychatbot”等关键词试试看。 申请试用 新功能接口: 有技术基础可以关注TG开放API文档,不少新Bot和插件开始支持本地化筛选,只要接入你的TG账号就能体验。 利用机器人分发同城资讯: 像“上海同城消息Bot”,你进群后会每天收到附近商圈、活动的实时推送,间接认识周边新朋友。
电报常见问题解答
Telegram没有类似微信的附近人功能,真的无法在本地交新朋友吗?
Telegram没有像微信一样直接显示附近的人,其实通过各种方法还是能在同城或同地区认识新朋友。我亲测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搜索“地区+兴趣”群名称,比如“广州手作交流群”“成都美食探店组”,在里面自我介绍一下“我是来自XX区的美食爱好者”,通常有人看到就会私信你。 空间距离无法精准定位,但通过群组发起的线下活动或主题打卡,彼此之间降低了戒备,也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同城小伙伴。如果希望拓宽社交圈,也可以借助第三方社交工具或者在内容平台帖文同步引流到TG,体验和微信略有区别,但氛围更自由开放。有时候,“没有附近的人”,其实是鼓励大家更主动去寻找圈子,不用被动等待。
Telegram平台上的“附近的人”功能会不会有隐私风险?
TG为什么没有附近的人?这背后其实就是Telegram极度重视用户隐私。在许多公开讨论和官方文档里(比如TG帮助中心和GitHub),Telegram多次提到用户信息加密、安全存储,强制实名和定位反而会带来诈骗、骚扰等风险。微信、QQ的“附近的人”经常出现骚扰和营销广告,而Telegram用户更重视安全体验和匿名属性。目前即使你在TG使用部分模拟定位或结合第三方工具,官方本身不做强推。这意味着大部分附近交友群要靠兴趣和标签来间接欣赏彼此,而不是一键查看谁在身边。 适度公开自己的位置信息,永远优先考虑个人安全。
Telegram有哪些高效加附近用户的实践技巧?
说白了就是要转变思路,不要再执着于“附近的人”自动弹出来。可以先把TG上本地化群组搜一遍,加入活跃群后主动发起线下或兴趣相关的聊天。我试过在“深圳摄影交流群”里自我介绍,很快就私信加了3个同城伙伴,然后相约拍照。其次是不定期参加群组举办的线下活动,比如小型桌游、徒步、读书会,经常能在里面遇到真实的小伙伴。还有一种高效做法是在别的内容社区(例如豆瓣同城贴吧)发帖互加TG,顺便多留意“群友-群友”名片推荐。 维护良好的自我介绍和活跃度,别做潜水员,别人更愿意和你互动。你可以结合上述任一思路,亲测能认识不少附近新朋友。如果你有更好用的途径,欢迎评论补充!
